剧情介绍
天堂影视剧情片《西安事变1981》是一部由成荫导演执导,金安歌,辛静,孙飞虎,王铁成,赵登峰,古月,郭伟琳,智一桐等明星精彩演绎的大陆电影,大结局剧情已揭晓(1-1全集),手机免费在线观看高清未删减完整版电影就上天堂电影网,更多相关信息可移步至豆瓣电影、电视猫或剧情网等平台了解。
展开全部
展开全部
《西安事变》是成荫执导的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,金安歌、辛静、王铁成、孙飞虎联合主演,于1981年上映[1]。该片讲述了张学良、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“西安事变”,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故事。该片获得1981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,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、最佳男配角奖、最佳化妆奖。1935年秋,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。9月末,张学良(金安歌 饰)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,率东北军奉命剿共,无奈战事不利,三个月内折损三师。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、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(辛静 饰)厌倦连年内战,萌生退意,所部与红军呈互相观望态势。蒋介石(孙飞虎 饰)在东北军严重损耗的情况下未予及时支持,这让按蒋命令放弃东北、失土失地背负五年骂名的张学良失望莫名,张遂主动接触红军方面,并经过与杨虎城的反复试探,三方达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共识。1936年秋,蒋介石挥军北上,同时亲临西安督战,在面临剿共与分调的选择下,张、杨二人决定兵谏蒋介石抗日,此即不久后震惊中外的“西安事变”。本片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化妆奖。1981年华表奖。1935年,张学良、杨虎城去南京参加国民党“五全大会”。杨派进步人士田文浩与我党北方局南汉宸联系后,田来到杨虎城寓所,带来了我党发表的“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”的《八一宣言》,激起了杨的爱国抗日热情。当时的张学良,正为陕北"剿共”失利,受到蒋介石的斥责而大为苦恼。后来,他到上海探望进步人士杜重远,倾吐了心中的苦闷。杜建议张与杨合作,并向他指出:出路就在西北。在延安,毛主席、周恩来、彭德怀等同志正在研究红军东渡黄河抗日的军事部署,李克农回来报告张学良希望与中共接触、杨虎城完全同意《八一宣言》主张的消息。毛主席决定派人与杨虎城联系。张、杨回到西安后,中共上海地下党通过杜重远和李杜介绍丁力到张学良处。这时,杨虎城也秘密会见了毛主席派来的人,并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信。蒋介石安插西北“剿总”的特务一直注意张、杨的活动,密报南京。东北军高福源团长被我俘虏后,深受我党抗日救国伟大方针的感召,表示要回去做张学良的工作。一天,张学良接到东北军王以哲军长的电话报告,中共派李克农与张学良见面。张去洛阳王以哲军部会见了李克农。事后,李克农向毛主席等领导汇报了张要求见中央领导的意见。毛主席决定派周恩来在延安与张进一步会谈。“延安会谈”达成我党与东北军停火的协议,张还表示要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。国民党特务抓了张学良的赵副官,想弄清张飞往延安的内幕,但赵副官被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执法队搭救脱身。张为这事怒火中烧,下令抄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。丁力建议张给南京发电报,了却此事。张、杨于此事中以诚相见,终于携起手来。南京蒋介石接到张关于抄西安省党部请求“处分”的电报,被迫表示“不予追究”。参加军事会议的将领对“惑不解。1935年10月22日,蒋介石以“避寿”为名从洛阳转抵西安,下榻临潼的华清池。张、杨主动求见,以探虚实。杨已察觉蒋来意不善。当蒋约张个别见面时,蒋谴责张学良辜负了他的器重。张则不断苦谏,被蒋拒绝,蒋严令张、杨全力“剿共”,否则将采取断然措施。此时,西安上万学生冲出中山门前来临潼请愿,蒋命令宪兵团对学生“格杀勿论”。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将发生。张学良赶到,力劝学生保持镇静,并保证以实际行动,答应学生的请求。12月12日,张、杨被迫对蒋实行“兵谏”,在西安、临潼两地同时进行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终于活捉了蒋介石。张、杨互祝成功并决定一方面以“八项主张”通电全国,一方面邀请我党来西安共商解决事变。蒋被活捉的消息传到南京,军政部长何应钦与日本大使密谈后,以“拯救委座”为名,准备轰炸西安。宋美龄坚决反对,并戳穿了何企图取代蒋的阴谋。中共中央接受张、杨的邀请,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飞抵西安。周恩来对张、杨全面阐述了中共关于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方针,又亲自面见蒋介石,不仅向他分析了中国国难当关头的局面,并且揭露了何应钦的灭蒋野心,蒋才不得不考虑何去何从。在中共和张、杨以及宋氏兄妹的三方面会谈中,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协议。但是,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少壮军官得知张、杨同意在蒋不履行签字手续的情况下放蒋回南京,写了“抗议书”,表示誓死反对。张学良看到“抗议书”后,匆匆亲自送蒋回南京,当周恩来获知这一消息赶到机场时,飞机已离开地面,周恩来对此深感遗憾[2]。
全部来源:【星空电影网】【迅雷下载】【天堂影视】【爱奇艺】【豆瓣电影】【优酷视频】【百度云盘】【哔哩哔哩】
我要评分
给【西安事变1981】打分
- 很差
- 较差
- 还行
- 推荐
- 力荐